上次我們講了“什么是光模塊?它有什么作用?”,在我們基本了解了這個設備后,下面就可以開始為大家詳細的介紹這個SFP模塊,SFP模塊全稱為“Small Form-factor Pluggable”,即:小型可插拔光收發一體模塊。
SFP模塊相對于GBIC模塊來說,在體積上比他小了一半,這樣便可以在相同的面板上,配置出多一倍的端口數量,從而更好的放置更多的設備,節省設備采購成本。在功能上,SFP光模塊的其他功能基本上與GBIC一樣,所以有些交換機的廠商,也把SFP模塊稱為小型化GBIC(MINI-CBIC)。
那SFP光模塊又能分為那些種類呢?
按速率:155M、1.25G、2.5G、4.25G
按波長:常規波長(850nm、1310nm、1490nm、1550nm等)、CWDM、DWDM
按距離:短距、中距、長距
按傳輸模式:電口、單模(黃色光纖)、多模(橘紅色光纖)
而在其中,有一款BIDI-SFP(單纖光纖SFP),它是利用了WDM技術,便可以發送和接收兩個方向的不同中心波長,來實現一根光纖雙向傳輸光信號。
所以BIDI光模塊它只有一個端口,通過光模塊中的濾波器進行濾波,同時完成波長1310nm光信號的發射和1550nm光信號的接收,或者是相反發射或接收。正因如此,BIDI-SFP需要成對的使用,也就是單模雙纖模塊是單個使用,單模單纖模塊是一對使用。
在這么多的種類之中,電口模塊(Copper SFP)就比較特殊了,是一種可以進行光電轉換的光模塊,所以它又被稱為光口轉電口模塊。主要優點就是功耗低、性能強,主要用于短距離傳輸,傳輸距離盡量不要超過100米。
為了應對于更多的使用場景,在SFP光模塊的基礎上,又出了一款新的SFP+光模塊,屬于新一代的萬兆光模塊,按照ANSI T11協議,滿足光纖通道的8.5G和以太網10G的應用。
SFP+在外觀尺寸上比早起的XFP光模塊縮小了30%左右,與普通的SFP光模塊外觀是一樣的。
在產品性能上,SFP+只保留了基本的電光、光電轉換功能,減少了XFP設計中原有的SerDes、CDR、EDC、MAC等信號控制功能,從而簡化了10G光模塊的設計,功耗也因此減小。
根據不同的實際使用場景,以及布線架構中的產品應用,來選擇不同種類的光模塊進行使用。通常使用于安防監控、城域網、數據中心等場景中,在目前的使用率上,是占據較高的一種光模塊。
本文出自深圳市創新勝為科技有限公司,轉載請說明出處及鏈接